針對使用金屬探測儀幾個誤區的建議
(一)不斷移動金屬探測儀:
頻繁移動金屬探測器容易使金屬針試驗機在移動過程中受到外部振動;同時,由于放置在不同的地方,使用條件(環境溫度、濕度等)可能會發生變化,影響金屬探測器工作的穩定性,容易導致金屬探測器工作異常。
建議:為了使金屬探測器長期處于良好狀態,應選擇合適的位置進行安裝和固定,確定安裝位置后,用支撐螺釘支撐,并將儀器調整到水平位置,以避免噪音或皮帶跑偏。
(二)過度依賴金屬探測器:
金屬探測器對被檢測金屬的規格有一定的制約,同時,在使用過程中,其靈敏度也會受到外部振動、產品的溫度、水分和鹽含量,或產品本身的溫度、個體大小、成分等因素的影響。
建議:不要依靠金屬探測儀來控制因濾網和鋼球損壞而產生的隱患。篩網金屬必須通過前一道工序的日常檢查進行控制,以控制其可能對產品造成的潛在危害,鋼絲球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區。
(三)金屬探測器可疑產品的不科學確認:
當通過金屬探測器過程檢測產品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它確實含有金屬異物,另一種是由于產品本身的組件干擾而導致的錯誤檢測。如果僅通過以原始方式和方法再次通過金屬探測器而未被截獲而判定為正常釋放,則可以將含有金屬異物的產品混合到正常產品中。
建議:產品被金屬探測儀截獲后,取出可疑產品,然后按照原來的通道向不同方向重復兩次。如果順利通過,可以清晰的標記并流入正常產品,如有不合格,將直接判定為不合格品并拒收。
(四)金屬探測器運行狀態確認時間間隔隨意性較強:
在用標準試件確認金屬探測器的檢測能力時,檢測過于頻繁或過于稀疏,甚至只在發現異常時才進行頻繁的檢測,沒有發現異常時很少進行檢測,甚至沒有檢測。這不但不利于金屬探測器良好的運行,還會導致產品漏檢和誤檢時糾偏成本的增加。
建議:打開金屬探測儀后,運行約20分鐘,即使用標準試件進行檢測,在操作過程中,在通過產品之前,應調整機器的靈敏度,然后用產品重新確認和測試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每30~60分鐘使用一次標準試件進行確認,產品合格結束時,還應使用標準試件進行確認。
上一條: 分體式管道除鐵器結構及其關鍵技術的說明
下一條: 減少散裝計量稱誤差的若干措施